嘉可精密複合加工知識庫

車床加工技術的演進:從手工到CNC的旅程

Written by 張雲峰 | Jun 27, 2024 8:42:30 AM

車床加工技術作為現代製造業的基石,其發展歷程反映了工業技術的進步與變遷。從早期的手動操作到現今的數控車床(CNC),每一步演變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與加工精度。本文將探討車床加工技術從傳統到CNC的演變歷程,並探索這一變革對現代製造業的深遠影響。

傳統車床加工技術

車床的起源與發展

車床的發展歷程體現了人類工業技術的演進。最早的車床設計僅限於簡單的旋轉切削,這種設計主要依賴於人力。

 

a.腳踏式車床,依靠頭上的木條彈性上下運動,產生動力。

 

b.腳踏式車床加工過程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產需求的增加,機械車床在18世紀工業革命期間得到了顯著的改進。蒸汽動力的加入不僅加速了生產速度,還增強了加工的多樣性和精確性。此外,這一時期的技術創新如螺紋車削和高速鋼刀具的出現,也顯著提高了車床的加工能力和效率。

c.蒸氣式車床,依靠皮帶連接蒸汽引擎產生動力。

進入20世紀,電動馬達的普及使得車床的動力來源更為多樣化和穩定。當工程師第一次安裝電動馬達時,他們只是用大型電動馬達取代了工廠中心的大型蒸汽機。在蒸汽動力工廠中,引擎驅動單軸,工廠中的所有機器均由連接到該主軸的各種皮帶、齒輪和副軸驅動。


d.電動馬達車床初期

e.使用大型電動馬達,但依舊是蒸汽動力的工廠佈局。

 

直到 20-30 年後,開始將單一的巨型電動馬達替換為配備獨立電動馬達的較小新機器時,他們才打破了原有的佈局限制。這種變革最終實現了生產效率的顯著提升。

f.獨立馬達機型外型已與現代車床十分相似

 

1940年代約翰·T·帕森斯提出了使用數據來控制機床的想法,這是數控機床的原始概念。當時的電腦是使用穿孔卡的方式控制,美國空軍對此十分感興趣,因為他們正在尋找一種先進的加工方法,來解決軍用飛機製造上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由於飛機零件形狀複雜且精準度要求極高,普通設備無法滿足需求,因此美國空軍迅速委託並資助麻省理工學院研發一種以穿孔卡控制的機床。

g.穿孔卡,早期電腦使用穿孔卡作為資料數據的儲存、輸出及輸入的主要載體。

終於在1952年,麻省理工學院與帕森斯公司合作,成功研製出了首台原型機。這台機器因為大量使用了電子管元件,其控制裝置的體積甚至超過了機床本身。並在1956~1960年麻省理工學院開發並完善了,用於對CNC工具機編程的程式語言(APT),推動了CNC加工未來數十年的發展。

h.實驗室中的數控原型機。

i.CNC早期都是由軍方用於生產軍事用品。

加工技術的突破

1970年代,隨著微型電腦的引進,使用伺服系統操作CNC機床變得昂貴。每台機器配備了一台專用的小型電腦,這進一步簡化了製造過程,將整個製造過程集中在一台機器中。微處理器的引入進一步降低了實施成本。因此,生產複雜形狀變得更加容易,這種設置在製造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980~1990年,電腦科學領域的進一步發展促使個人電腦的引進。軟體的推出讓具備技術知識的人士得以發揮其能力,各種不同的編程語言由不同的人開發出來。最著名的這些語言是G-code,至今仍在各種CNC機器中使用。

j.1986年的CNC車床

到了現今21世紀,CNC機床已發展到了五軸甚至更多軸向,能夠進行多方向、多角度的精密加工。當前,CNC技術已經擴展到各行各業,從汽車製造到航空航太,再到更精細的醫療裝置製造。每個行業的需求驅動了CNC技術的進一步創新,包括更高的精度、更快的生產速度以及更高效的能源利用。

並結合機械手臂的應用,降低了人工的成本以及人為操作失誤率,增進工業製造的標準化與自動化。

近十年開啟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在CNC機台與機械手臂上安裝感應器並連接上網路,將加工過程的各種數據上傳至雲端,實現物聯網及大數據分析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品質控制、維護優化及客戶的需求預測。


k.現代的CNC車床

l.實現自動上下料的機械手臂

m.工業4.0概要

加工的未來趨勢

工業5.0-智慧工廠

人機協作

工業5.0是在工業4.0的數位化和自動化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人類與機器的合作關係,以及客製化和可持續生產的重要性。這個概念起源於歐洲,特別是反思過度自動化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後,尋求在高效率的同時,也重視工人的參與和環境影響。

工業5.0的核心之一是以人為本,這不僅是對工業4.0自動化趨勢的回應,也是對於提高員工創造力的重視。透過引入更多的人機協作系統,員工可以從重複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轉而參與更多需要創造性思考的任務。這樣的轉變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提升了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創新能力。

n.瑞士的製造商以機器人負責重複性高的作業,真人勞工可專注於提高生產流程中其他步驟,來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人工智能在工業5.0中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AI)在工業5.0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它的應用範圍從預測維護、品質控制到資源分配等多個方面。AI技術可以幫助製造業實現以下幾點:

1. 預測性維護

進階的AI系統能透過收集和分析來自生產設備的大量數據,不僅預測設備故障,還能推測維修的最佳時機。這不僅降低了生產中斷的風險,也顯著減少了因緊急維修所需的成本。例如,AI能分析振動數據、溫度讀數或聲音模式,從而識別出潛在的機械故障跡象,使得維護工作更加主動而非被動。

2. 優化生產流程

AI技術可以實時監控生產線狀態,自動調整參數以達到最佳生產效率。它可以學習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模式和變量關聯,並自動提出改善方案。例如,在複雜的化學生產過程中,AI可以監測原料的混合比例,並即時調整以保證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和最大化產出。

3. 客製化生產

利用AI分析客戶資料和市場趨勢,製造商可以更快速地調整產品設計和生產線,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AI可以在設計階段進行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如分析消費者行為,預測未來的產品趨勢,從而在產品開發初期就導入市場需求。

4. 供應鏈優化

AI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可以極大提高物料和產品流通的效率。通過實時數據分析,AI可以預測市場需求變化,協助企業優化庫存水平,並計劃更有效的物流路線。此外,AI還能協助企業管理供應商關係,保證原料供應的穩定性和成本效益。

o.AI應用提升了製造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

工業5.0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製造業文化和運營模式的重塑。企業需要從戰略高度重新評估與調整其業務模型,以人為本的創新思維和可持續發展應成為新的核心競爭力。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應用,製造業將進入一個更加智能、靈活和人性化的新時代。

 

混合增材減材製造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工業時代,製造業面臨著無數挑戰與機遇。隨著市場需求日益增加,對更高效、成本效益更高且可持續的製造解決方案的需求亦隨之上升。混合增材減材製造技術應運而生,這種技術結合了增材製造的多樣性與減材製造的精確性,開創了製造複雜零件的新可能。

增材製造,或通常所說的3D列印,是一種逐層構造物體的過程,能夠根據數字設計文件精確地建造複雜形狀的零件。從選擇性激光熔化(SLM)到雷射金屬沉積(DED或LMD),這些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從航空航天到醫療器械的生產。其主要優勢在於能夠減少材料浪費,提高設計靈活性,並縮短產品從設計到市場的時間。延伸閱讀:精密加工與金屬3D列印:優劣全面解析

減材製造技術,包括傳統的銑削、車削等方法,通過移除多餘的材料來形成所需的零件。這種技術以其高度的精度和表面光滑度著稱,尤其適用於金屬和堅硬材料的加工。儘管速度較慢,但減材製造在需要極高耐用性和精度的應用中仍然不可或缺。

混合增材減材製造技術是在單一設備中結合這兩種方法的精髓。通過這種整合,不僅可以在增材過程中實現粗略形狀的快速構建,還可以在同一機床上進行精細的減材處理,以達到無與倫比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品質。這種一站式製造流程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並減少了材料浪費。

 

增減材混合制造解決了減材制造中部分異形零件難以加工的問題,相比傳統的工藝流程大幅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增材制造的成形精度與表面品質,並且還降低了凝固過程中引入的殘餘應力,在模具、醫療、航空航天、國防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這門新興的技術雖然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其大規模應用。增減材混合制造未來需要解決的重點技術問題如下:

(1)機床冷卻系統。殘留在沈積層的切削液蒸發會形成孔隙,影響沈積層的層間結合和力學性能,因此無法使用切削液冷卻;而加工後自然冷卻會影響制造的效率。增減材混合制造仍然需要可靠的冷卻系統應對增材制造與機加工過程產生的熱量。

(2)機床保護。增材制造所用粉末顆粒直徑小,如果機床密封不到位,粉末會汙染引導系統干擾其平穩運動,而且會影響機床中的定位。當處理高反射率材料(如鋁,銅)時,雷射光束的反射可能導致防護裝置或其他敏感元件特定區域熔化。

結語

從傳統的手動操作到先進的數控技術,每一步的創新都是對過去工藝的超越,也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感謝您閱讀本文,希望您能從中獲得有價值的見解和靈感。

我們誠摯地邀請您持續關注我們的更新,與我們一同探索製造業的新趨勢與技術革新。歡迎加入我們的社群與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共同推動工業進步與創新。

參考文獻:

https://www.chinaszma.com/details-12670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4213438
https://www.3ddayin.net/xinwenpindao/shendujiedu/45043.html
https://cje.ustb.edu.cn/cn/article/doi/10.13374/j.issn2095-9389.2019.06.18.006
https://3dmart.com.tw/news/3dhubs-3d-printing-technologies-overview